马可波罗文化陶瓷“东莞瓷刻”入选东莞市级非遗名录

近日,马可波罗文化陶瓷“东莞瓷刻”技艺作为传统美术类项目成功入选东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瓷为纸,以刀为笔,以釉为彩,东莞瓷刻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岭南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传统技艺 现代演绎

东莞瓷刻以陶瓷为载体,巧妙融合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与雕刻的立体语言,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范式。其工艺流程包含选瓷、绘图、雕刻、设色定型四大环节,通过冲刀、挑砂、刮釉等技法,在瓷板、瓷瓶等器物上镌刻出层次丰富的艺术图景。

image.png

相较于传统瓷刻的点线纹样,东莞瓷刻更强调刀法的灵活运用,通过刻痕疏密与色料渲染的有机结合,在瓷面上营造出兼具水墨意境与立体质感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岭南春讯》等作品,既保留了传统书画的神韵精髓,又赋予陶瓷工业品以艺术新生。

image.png

《岭南春讯》

image.png

《红荔飘香》

在马可波罗文化陶瓷团队的持续推动下,工艺师们不断革新雕刻技法,在传承传统墨刻、工笔雕刻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出木刻版画风格、油画质感等多元表现形式。这种“刀笔书画”的独特技艺不仅突破了传统工艺的边界,更通过材料创新与内容革新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持久动能。

image.png

产业化赋能非遗传承

东莞瓷刻的活态传承核心在于构建产业化生态。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马可波罗文化陶瓷开创性地实施“技艺产业化”战略,将非遗保护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依托企业自主投资兴建的行业首家建筑陶瓷博物馆和杨晓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起“大师引领+产业赋能”的传承体系,形成“大师带徒、阶梯培养”的人才培育模式。通过技法程序化、流程标准化的系统建设,已培养出数十名陶瓷工艺美术专业人才。

image.png

与此同时,马可波罗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校、博物馆建立战略合作。例如,近期与贵州铜仁博物馆开展的藏品互赠项目,成功实现东莞瓷刻与西南古砖文化的创新融合;围绕陶瓷及其雕刻技艺开发非遗社教课程《炼泥幻彩》、《刻瓷绘彩》;并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展览等活动,不仅为艺术家搭建创作展示平台,更推动作品向城市公共空间转化,使传统技艺焕发现代生命力。

image.png

捐赠贵州铜仁博物馆的《梵净山碑刻》

image.png

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博物馆副馆长 杨晓光

城市美学的文化表达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东莞瓷刻在题材选择上深耕本土文化基因,将荔枝、红棉、龙舟竞渡等地域元素通过艺术化处理跃然瓷上;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装饰功能局限,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视觉符号:东莞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的巨幅瓷刻壁画、虎门高铁站的《岭南春讯》主题作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长城万里图》等公共艺术装置,无不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深度对话。这些扎根于城市肌理的艺术实践,将岭南瓷刻艺术推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image.png

北京地铁前门站《青山绿水》

image.png

广州白云机场《富春山居图》

image.png

东莞虎门高铁站《岭南春讯》

image.png

东莞地铁2号线《活力东莞》

image.png

东莞迎宾馆国际会议中心《红荔飘香》

image.png

东莞迎宾馆国际会议中心《湾区盛景》

此次东莞瓷刻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标志着其在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马可波罗控股将继续推动文化传承、跨界合作与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交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东莞打造兼具历史底蕴和时代活力的城市文化名片。

(转自:马可波罗瓷砖公众号,侵删)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cclook.net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